用心用情书写民生“幸福答卷” | 敦化:民生实事暖民心 纾困解难见初心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今年以来,敦化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践行初心使命、为民纾困解难,将一个个民生承诺变成一件件民生实事,用沉甸甸的民生答卷赢得了百姓赞誉。
10月20日,记者来到敦化市,尽管秋风瑟瑟、寒气逼人,但每到一处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融融暖意。
惠残服务显真情 适老改造暖人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改善对孤寡、残障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服务”。敦化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做好助残惠残和特殊困难失能老年人服务工作。
敦化市现有持证残疾人18167名,是延边州残疾人最多的县级市。今年以来,该市残疾人联合会以需求为导向,在全面摸底调查基础上,全力做好四项惠残服务工作。一是做好精准适配辅助器具发放工作,为24名残疾人提供假肢、矫形器适配服务,并对完成假肢安装的残疾人逐一进行回访,确保安装质量、完善售后服务,帮助肢体残疾人朋友更好地走出家门。二是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为27人申请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结算救助资金预计34万元,帮助2名儿童申请了特殊儿童轮椅,并联合市卫健局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先后为1057名持证残疾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付服务费15795元。三是依托“吉康之家”辐射带动残疾人康复工作,争取资金15万元,用于丹江街道江东社区“吉康之家”建设,帮助社区加强无障碍设施改造、开展就业培训、提高康复训练水平等。四是积极组织残疾人参加免费健康体检,邀请省残疾人康复中心专家到敦化市,为148名残疾人进行基本健康体检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帮助残疾人及时做好疾病预防。
适老化改造是一项集安全性、功能性、人文关怀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系统性民生工程。今年以来,敦化市民政局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根据困难失能居家老年人的意愿和要求,经过招标筛选有资质的养老服务机构,由第三方按照家庭床位建设标准清单,对服务对象居家环境的关键区域进行适老化、智能化改造,配备或安装护理设施设备、智能语音视频设备、助听器、安全防护设施、生命体征检测设备、照护服务辅助器具等。据敦化市民政局老龄工作科工作人员胡绍辉介绍,截至目前,该市共有281户家庭完成安装改造,并通过工程验收。这些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实现了从“生存”到“生活”的幸福跨越,在安全、便利、自主的环境中安享着幸福晚年。
动态清零增就业 校园设施再提升
展开全文
“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和政府始终坚持的方针政策,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今年以来,敦化市聚焦重点政策、重点群体、重点领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全面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积极实施敦化市实验中学综合楼项目建设,有效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记者在敦化市渤海街道的政务办事大厅看到,前来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在人力资源就业保障窗口前,工作人员正在向前来咨询的群众耐心讲解就业政策。渤海街道是敦化市4个街道中人口规模较多的街区之一,据该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所所长夏程程介绍,今年以来,他们突出“城镇稳增就业”关键点,聚焦重点政策、重点群体、重点领域,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不断提升政策覆盖面、知晓度、落实率,努力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一是开发好城镇新增就业项目,搭建“岗位供给+失业帮扶”双向对接体系。工作人员深入辖区内个体工商户和企业,全域挖掘用工需求,精准掌握岗位数量、招聘要求、薪资待遇、社保缴纳情况等信息,同时通过电话回访、入户走访等方式,全面掌握失业人员的年龄、学历、技能水平、就业意愿、家庭情况等基础信息,与域内用人单位深度联动、精准对接,确保有就业意愿的失业人员能够找到适配岗位,实现就业。二是积极开展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工程,构建“认定+帮扶+跟踪”全流程闭环。对于符合认定标准条件的零就业家庭实行“一人一策”,制定援助预案,采取分片分户、专人包保、“一帮一”结对子等办法开展帮扶活动。鼓励辖区内的重点企业拿出一批门槛低、有保障的就业岗位,“点对点”推荐给零就业家庭成员。对新认定的零就业家庭成员,至少提供1次职业指导、1次技能培训信息、推荐3次岗位,确保不挑不拣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在20个工作日内得到解决。全面落实零就业家庭跟踪回访制度,及时了解掌握辖区内已援助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就业失业状况、援助服务情况、享受政策情况等,保障已就业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稳定就业,切实守住“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的民生底线。
焊花飞溅、机械轰鸣,敦化市实验中学综合楼项目建设现场施工正酣。该校党委专职副书记魏铭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原有校园场地已无法满足当前教育教学发展需求。在敦化市委、市政府的统筹支持下,去年8月,学校启动了综合楼建设项目,项目总建筑面积4040平方米,包括报告厅、体育馆、社团活动室、校史馆四大功能区。目前,该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投入使用后将极大地提升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学水平。
纾困职工“健身难” “五大中心”解民忧
在敦化市大剧院西侧的一处建设工地上,一栋4500平方米的主体建筑拔地而起。“这是去年9月开工建设的敦化市职工体育活动中心项目。项目投入使用后,将填补敦化区域职工体育设施的空白,破解职工‘健身难’问题,并将成为敦化市服务职工、激活城市运动活力的‘新地标’!”敦化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主任许明说。
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敦化市区内体育设施数量不足、功能单一、职工专属活动空间短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职工体育活动的开展,广大职工对“就近健身、专业健身”的需求愈发迫切。为此,敦化市总工会主动作为、积极争取,经多方协同推进,去年9月,敦化市职工体育活动中心这一重点民生工程开工建设。据了解,该项目占地10065平方米,主体建筑内南侧2345平方米的篮球馆可灵活转换为排球、气排球场地,能够满足集体赛事与观赛需求;北侧两层楼体聚焦日常健身,一楼设置9张台案的乒乓球馆及可开展太极、舞蹈等培训的多功能活动室,二楼规划5块羽毛球场地、专业壁球馆及配套空间,能够兼顾不同年龄段、不同运动偏好职工的需求。室外还将建设停车场、休息区及灯光球场,形成“室内专业赛事+户外日常健身”的立体空间格局。该中心投入使用后,将让职工健身从“找场地难”变为“在家门口享便利”,真正把服务送到广大职工的心坎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敦化市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位置,于今年8月20日开工建设“敦化市中医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五大中心”项目,以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需求。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3995万元,将对敦化市中医院医共体心电中心、影像中心、检验中心、消毒中心、药房中心等设施进行改造,改造总建筑面积2579平方米,购置设备38台(套)。据敦化市中医院党委副书记关艳红介绍,目前,项目已完成心电中心、西药房、中药房等基础设施改造并投入使用,设备购置及信息化建设正在进行中,预计将于年底前完成70%以上进度。该项目全部完成并交付使用后,将有利于提高县域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有效解决基层卫生院在检验、影像、病理等方面水平不高的问题,让患者在基层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的诊疗服务,既方便基层群众看病,又能减轻群众的就医负担,实现“乡镇检查、县级诊断”的目标,逐步构建新型分级诊疗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邢玉才/文 姜乃晗/图)
来源:延边日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