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时节已来到 润燥养生“收”为要

Connor bitop交易所官网 2025-08-12 2 0

立秋时节已来到 润燥养生“收”为要

颜芸正在给居民把脉。

三伏天还未结束,不知不觉中却已经悄悄立秋了。当三伏天遇上立秋,日常又应如何正确养生呢?南京市玄武区同仁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颜芸称,中医强调“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季养生便以“收”为要。这个季节为了顺应阳气的收敛和肺气的舒展,起居应该早睡早起了,在饮食上要注意润燥益肺,进补要慎重。

立秋以后应做到“早睡早起”

“最近每天早上起来感觉人很累,没有精神!”最近,家住珠江路的孙女士找到颜芸调理身体,顺道就谈到了最近的起居情况。交谈中,颜芸得知孙女士最近每天晚上十一点半以后才会睡觉,赶紧让她尽快调整过来,否则会影响第二天一早的精神。

颜芸称,根据中医理论,立秋后大家在起居上应做到“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一般以晚上10点入睡,早晨6点起床为宜。秋季天气干燥,老年人容易出现失眠、多梦等问题。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帮助调整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室内保持空气湿润,避免过度兴奋的活动,晚餐不宜过饱,睡前可以适当进行放松的活动,如听音乐、读书等。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确保卧室安静、舒适、温度适宜,并保持适度的湿度。

饮食上注意清热润燥

此时虽立秋却还处在末伏,暑热未消却暗藏燥气,饮食需清热润燥,推荐银耳百合汤、雪梨莲子羹、山药炒木耳、老鸭汤(滋阴润燥),尽量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以防燥邪伤肺。

需要注意的是,调理身体的同时,这些“禁忌”要避开:忌贪凉,冰饮、冰水果会让寒气滞留体内,秋后易生病;忌过饱,高温天脾胃虚弱,过量饮食易加重负担,建议“少食多餐”;忌辛辣过度,辣椒、花椒等易助热生火,导致口干、便秘。

除了饮食,还可以配合使用盘龙灸调理体质,其适用于以下人群: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关节冷痛等虚寒症状,尤其适合体质虚弱、阳气不足人群;脾胃虚弱(如消化不良、腹泻)、肺虚咳喘、肾虚乏力等人群;经常感冒、慢性疲劳等亚健康人群。

另外,还有些人喜欢“贴秋膘”,认为这样“好过冬”。颜芸称,现代人的饮食结构不同于古人,日常饮食已经可以保障我们摄入足够的脂肪、蛋白质和营养。立秋后适当“贴秋膘”进补,可以提高人体的脏器功能,但要因人而异。对于老年人、儿童、胃火旺或肥胖者,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高蛋白、高脂肪的摄入一定要适量,否则容易“上火”或积食造成消化不良。

忌剧烈运动避免大量出汗伤阳气

颜芸称,立秋后大家可逐渐增大运动量,多参加户外运动,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爱好,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如健身操、慢跑、八段锦及各种球类运动,都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和脑的血液供应。但由于白天天气仍比较炎热,因此不要剧烈运动、大量出汗,避免伤及阳气和损伤筋骨。而且运动时要注意做好防护,避免出现中暑、脱水等事件。

情志方面,中医认为“肝木乘肺金”,秋季易生悲忧情绪,过度情志波动会影响肺气宣降。此时可通过散步、打太极等轻缓运动疏泄肝气,也可聆听舒缓音乐、练习深呼吸调节情志。

颜芸推荐,可每日清晨选择空气清新处,做“吹”字诀运动,有助于宣发肺气、增强肺功能。

“吹”字诀:双手掌心相对,缓慢抬起至胸前,同时深吸气,随后双手自然下垂,缓慢呼气并默念“吹”字。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钱鸣 摄影报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