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坦克亮相九三阅兵,抛弃“甲弹对抗”,“信火一体”才是未来?

Connor bitop交易所 2025-09-03 3 0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我国九三阅兵式上出现的那些新装备。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可能莫过于某款新型主战坦克,早在阅兵正式开始之前,社交媒体上就已经流传出它的照片,并引发广泛讨论。

在很多人印象中,自“陆战之王”坦克诞生以来,坦克之间最古典、最传统的作战方式,就是所谓的“甲弹对抗”,即作为穿甲弹的“矛”,与作为坦克装甲的“盾”之间的较量。

新坦克亮相九三阅兵,抛弃“甲弹对抗”,“信火一体”才是未来?

新坦克驶过阅兵场

因此,自坦克问世到冷战结束,各国坦克设计基本围绕火力、防护和机动三大性能指标寻求平衡,战术运用也始终没有脱离“甲弹对抗”的框架。

然而,俄乌冲突的爆发彻底颠覆了这一传统认知。

相信应该有不少网友都看过网上那些俄乌两军的作战视频,并注意到一个现象:无论是俄军还是乌军,其坦克、步战车等装甲车辆,很少是在“甲弹对抗”模式下被对方坦克摧毁,大多数毁于单兵反坦克导弹、自杀式无人机和巡飞弹之手。

为此,俄军出于战场应急需要,“研发”出一种新“装备”——在坦克炮塔顶部加装防护顶棚,以抵御乌军无人机或反坦克导弹的“攻顶”打击。

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俄军甚至曾用钢板把整辆坦克包裹成“龟壳战车”。——虽然这种改装能有效抵御乌军无人机的偷袭,但也极大限制了坦克自身的机动性。

新坦克亮相九三阅兵,抛弃“甲弹对抗”,“信火一体”才是未来?

展开全文

乌军的西方坦克和装甲车几乎都是被无人机、巡飞弹摧毁的

而在乌克兰战场之外,各国也关注着战争模式的演变。

早在2022年,德国、法国和美国就曾先后展示了在新型战场环境下,西方对坦克定位、使命和设计的理解,其代表包括莱茵金属公司的“黑豹”坦克(KF-51)、美国通用动力的下一代“艾布拉姆斯”,以及德法联合研制的“增强型主战坦克”(EMBT)。

这三款坦克有一个共同点,即西方显然也认识到,在无人机和反坦克导弹充斥战场的新环境下,坦克作为突击兵器的作用正在被削弱,因此开始将坦克为战场信息化节点,强调“信火一体”,即在敌方目标进入坦克射程之前,率先引导远程火力实施打击,而坦克炮则用于清剿残敌、支援步兵作战。

新坦克亮相九三阅兵,抛弃“甲弹对抗”,“信火一体”才是未来?

KF-51是很典型的“既要又要”

不过,西方对下一代坦克的认知,仍存在一定矛盾,即尽管认识到“信火一体”才是坦克的未来,但又不想彻底放弃“甲弹对抗”。

这一点在德国的“黑豹”坦克(KF-51)上表现得尤为尤为明显:德国“既要又要”的后果,导致“黑豹”坦克不仅超重,而且为了容纳一架无人机,不得不削减坦克可携带的备弹数量。

相比之下,此次我国推出的新型坦克向“信火一体”作战模式的转变更为彻底。

新坦克亮相九三阅兵,抛弃“甲弹对抗”,“信火一体”才是未来?

阅兵前,新坦克在街头驶过

通过阅兵式上的展示可以看出,我军应对无人机和反坦克导弹威胁的方案,就是给坦克加装主动防御系统、相控阵雷达、激光系统,以及更多的观瞄与通讯设备,强化坦克作为信息节点的定位,而非一味追求“甲弹对抗”或叠加更厚装甲。

不过,新坦克以及配套步战车等装甲单位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我军当前装备的99系列坦克已经“过时”:至少以乌克兰战场实践来看,传统主战坦克仍能作为突击重锤发挥重要作用。

正如歼-16作为“炸弹卡车”与五代机歼-20协同作战的模式一样,解放军陆军未来也可能出现信息化坦克与重型主战坦克并存发展的装备格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