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下的少林寺迎新变化:收费扫码项目消失 网传数十个和尚离职

Connor bitop交易所官网 2025-08-05 1 0

【资料来源于少林寺官方网站、极目新闻、齐鲁壹点、环球时报、中国食品安全网等】

7月26日,有消息称释永信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27日,少林寺管理处发通报证实: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目前正在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有关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28日,中国佛教协会紧急宣布,同意对释永信(刘应成)的戒牒予以注销。

29日,“少林寺官方网站”发布最新情况通报:依据《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经少林寺两序大众民主评议赞成,并履行有关程序,礼请印乐法师任少林寺住持。据媒体公开消息报道,新住持刚履新就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所谓“新住持”上任三把火,既然开启了彻底的少林寺改革,那肯定会触及一些人利益,近日网传已有30多个僧人离职“跑路”,消息一度冲上热搜。网友表示这才叫刮骨疗毒,把“假和尚”从少林寺清理出去,还千年古刹和佛门清净。

风暴下的少林寺迎新变化:收费扫码项目消失 网传数十个和尚离职

少林寺离职潮消息于8月5日冲上微博热搜

风暴下的少林寺迎新变化:收费扫码项目消失 网传数十个和尚离职

展开全文

风暴下的少林寺迎新变化:收费扫码项目消失 网传数十个和尚离职

风暴下的少林寺迎新变化:收费扫码项目消失 网传数十个和尚离职

媒体和网络平台报道截图

风暴下的少林寺迎来新变化

新住持履新后首个周末:免费清香供不应求 寺内几无收费项目

据媒体报道,新任住持释印乐刚上任就甩出“三板斧”:砍掉表演团、让和尚下地干活、直播改讲经。那么,新任住持印乐法师是何许人也?

风暴下的少林寺迎新变化:收费扫码项目消失 网传数十个和尚离职

公开资料显示,印乐法师1966年7月生于河南桐柏,1982年在桐柏山礼海勃法师剃度出家,1983年9月赴南京栖霞寺受具足戒,后在中国佛学院栖霞寺僧伽培训班学习,1986年在中国佛学院学习,毕业后到河南省佛教协会工作。2003年10月,印乐法师受河南省佛教协会委派,到白马寺主持工作。2005年11月1日,白马寺举行方丈升座庆典法会,印乐法师荣膺白马寺方丈,结束了白马寺长达八年的方丈缺位。其曾拒绝评论少林寺商业化,主张农禅并重,会开挖掘机。其毕业于中国佛学院,第七届、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委员。

印乐法师接替释永信任少林寺住持:少林寺戒备森严 方丈室牌匾已被摘下

据媒体齐鲁壹点报道,释永信刚出事的时候,7月29日上午,嵩山少林寺门口,游客排起长队,等待检票入内。在经常蹲守少林寺周边的网约车司机看来,这场风波并未影响游客量。路上,有游客谈论着最近新闻报道,甚至聊起细节:能通往僧院的门皆有戴着耳机的黑衣管理人员把守,只要有人靠近就会立刻提高警惕,对所有问题表示“不知道”。

在中轴线正中央,藏经阁后方,曾经的方丈室被铁皮高高地围成了一圈。铁皮上贴着,“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等标语。当地人说,他们通常选择旅游淡季去少林寺,有时能在方丈室看到释永信,“现在肯定看不到了。”记者在少林药局的一面墙上,看到了鲜有的释永信的痕迹——“在释永信方丈的领导下,少林寺于2004年初重新恢复了少林药局的建制。”少林寺内香火依旧,游客川流不息,只是少见僧人。越往深处走,越显安静。在僧院门上,“游客止步”的字样很新,记者看到有车进入,片刻后门又关上了。

风暴下的少林寺迎新变化:收费扫码项目消失 网传数十个和尚离职

方丈室已经被围起来

8月2日,是少林寺迎来新住持后的首个周末,媒体极目新闻记者实地探访少林寺发现,寺内几乎没有收费项目了,暑假适逢周末,功德箱上摆放的免费清香供不应求,游客量依旧不减。据媒体第一财经此前报道,少林寺曾有不少收费项目,如几十上百元的“平安香、全家福香”;随手扫码便可布施的“武僧”付费;扫码才可获取的少林寺资料,这些项目令不少游客反感。

8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少林寺内,发现所谓“平安香、全家福香”已不见踪迹,也无橱窗售卖,取而代之的是一捆捆免费清香,整齐地摆放在各个大殿的功德箱上,下方写道“免费三支香”。在两侧的图书阅览架上,摆放着一些免费借阅的经文,整个寺院对外开放区域,僧人并不多,并没有此前报道提到的随手扫码便可布施的“武僧”。印有“禅宗祖庭,功夫圣地”的屏幕因断电未显示任何内容,武术馆的功夫表演也是免费观看,整个游览过程几乎看不到任何收费项目。自愿捐赠的功德箱网页显示,香客普遍捐赠几元至几十元的香火钱,捐赠之后少林寺还会发一张电子的福卡和功德证书。多位来寺院参观的游客向记者表示,和之前相比,感觉现在确实清净了许多,大家都可以自由逛,也没人打扰。

进入寺院最深处,记者发现,目前少林寺方丈堂因文物保护需要暂未开放,周围用一圈绿色铁皮阻挡,多名寺内工作人员在一旁提醒游客请勿靠近。随后,记者尝试和寺院工作人员及僧人了解情况,对方均表示婉拒。

媒体环球时报也表示,少林寺原方丈释永信被查、新住持上任第二天,媒体实地探访发现往年被人诟病的“平安香”“全家福香”等收费项目已不见踪影,曾接受扫码布施的“武僧”已消失,以前需要付费、扫码获取的少林寺资料,如今也供游客随处翻阅。曾接待外宾、明星、企业家的方丈室则被铁皮围住。受访学者分析,释永信一案影响恶劣,或成为中国官方研究寺庙经营问题、探讨寺庙非营利模式的开始。

穿袈裟的CEO、MBA学历方丈

释永信与少林寺的三十年沉浮:一声“阿弥陀佛” 半部商业史

据媒体中国食品安全网8月报道,释永信是中国首位拥有MBA学历的方丈,被称为“穿袈裟的CEO”,30年间,他将一座香火冷清的破败古刹,打造成手握795个商标、年流水超3亿的商业帝国,在佛教界和商业领域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

1981年,16岁的释永信怀揣梦想来到少林寺。彼时的少林寺名气不大,主体建筑在1928年焚毁后一直未得到修复,简陋甚至有些破败,冷清的古刹连着28亩薄田、十几位僧人,需靠种地糊口。1982年电影《少林寺》热映后,游客数量从年均4万飙升至70万。这不仅给寺院带来了收益的提升,更让释永信见识了流量的力量。河南登封县一夜之间冒出了多个以“少林”命名的企业和团体,如少林广告公司、少林大酒店等,以“少林牌”为商标的商品更是如雨后春笋,如汽车、矿泉水、罐头等,不胜枚举,都想来蹭一波少林寺的热度,但随着蹭热度的产品越来越多,有些开始冲击到佛教戒律,甚至侵害了少林寺的名誉,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少林寺火腿肠”。

1993年,河南漯河一家食品厂在电视上密集投放“少林火腿肠”广告,这波操作在当年掀起轩然大波,“少林寺和尚竟吃火腿肠”的质疑如潮,公众纷纷指责此举把佛门清规抛诸脑后,将少林僧人污名化为“酒肉穿肠过”的假修行者,让千年古刹的形象蒙受重创。同年12月,少林寺将这家食品厂告上郑州市中院,释永信正是这场官司的主导者。经过艰难的维权,1996年5月,法院终审判决:被告停止生产、销售“少林”火腿肠,并公开道歉。这是中国宗教寺院名誉权诉讼第一案,也是少林寺打响保护知识产权的第一枪。

1998年,少林寺成立“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迈出品牌商业化的关键一步,逐步开展商标布局,首次将“少林”品牌延伸至食品领域,其中就包括“少林素饼”“少林点心”等商标。与此同时,医药类商标也同步布局,涵盖少林药局的活络膏、灵芝茶等产品。

截至2025年7月,少林寺的商标矩阵已扩张至795个,覆盖45个国际分类200余项,不仅包含宗教用品、首饰、服装、化妆品、药酒、乐器等常规领域,更延伸至“饲料”“颜色”等看似毫不相干的品类,构建起一张几乎无死角的品牌保护网。但在释永信看来,仅靠注册商标筑牢品牌防线还远远不够,少林寺随即着手布局实业。2003年,“河南少林寺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率先设立;2007年,少林寺进一步推动公司规范化运营。通过品牌授权的模式,少林寺食品下辖五个独立子公司,分别位于河南、湖北、云南和江苏,统一以“少林寺”为品牌核心,产品线涵盖酥类、饼干、豆制品、素食、魔芋制品、功能性饮料及糖果等多个品类。如今,其终端销售网络已拓展至近8000家门店,全面掌握着食品领域“少林寺”品牌的合法使用权。

在这一过程中,少林寺不仅完成了产品体验的文化塑造,还开启了渠道变革之路。线上:2008年,“少林欢喜地”淘宝店上线,2020年销售额2300万元;2021年入驻抖音,尽管当时弹幕刷满“清净修行还是流量变现?”的质疑,直播首秀还是卖出500万元素饼;线下:少林寺景区年游客420万人次,出口处必经“少林特产”长廊,形成天然流量闭环;海外:40余国少林文化中心同步铺货,东南亚市场占比超50%,实现文化+商品双输出。

随着少林寺的商业化程度越来越深,释永信和少林寺也慢慢都变成了自己当初反对的样子。早年的少林寺,曾是商标抢注的受害者,为守护自身商标权益打了多场维权官司。然而,随着“商标保卫战”的推进,从“被抢注”到“抢注者”,少林寺的商标版图在30年里完成了惊人的身份反转。

据统计,截至2025年7月份,少林寺已注册的700多个商标中,80%带有“少林”字样,涵盖范围极广——不仅包括衣食住行等常见领域,甚至延伸至首饰盒、贵金属加工、体育活动器械等冷门品类。几乎所有与“少林”相关的名称都被纳入注册,这使得其他机构若想使用相关名称,要么付费,要么合作,否则便可能面临投诉。其中广为人知的案例是,2000年周星驰拍摄《少林足球》时,少林寺以片名损害宗教感情和寺院严肃性为由要求修改片名,遭拒后该片最终未能在内地上映,电影票房损失惨重。

除了品牌垄断争议,少林寺在“东少林”“西少林”“南少林”“北少林”等商标的全类注册上,也被指存在抢注嫌疑。据中国商标网信息,少林寺对这些具有地域分支或历史称谓的名称均申请了注册。而“东少林”“西少林”“南少林”“北少林”是中国佛教少林寺在不同地区的分支或历史称谓。通常北少林指天津蓟县(今天津市蓟州区)的北少林寺,原名法兴寺,始建于魏晋时期,至今约有1500年的历史。东少林、西少林目前公开资料中未明确指向具体寺院。

除商标争议外,少林寺在产品合规上也屡遇挑战,食品公司曾因素饼包装印“开光”字样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2019年“少林药局”产品因夸大宣传被投诉,后整改标注为“非遗食品”而非药品。甚至入驻抖音直播带货时,也引发“修行与流量变现”的争议,尽管释永信回应“和尚也要吃饭,食品须干净如法”,但仍难消公众对武僧带货与信仰冲突的质疑。

少林寺的最近30年,也是与释永信息息相关的30年,自其执掌少林以来,这座昔日的佛门清净地蜕变为横跨投资理财、娱乐演出、食品药品、服装书籍乃至地产开发的庞大商业帝国,彼此命运都出现了巨大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20年间像少林寺这样通过商业化开拓收入的中国寺庙不在少数。中国佛教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现存的3.26万座寺庙中有两成以上被商业化,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佛教文化盛行的省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