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汇局发布新版《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指引》, 新增企业实践、企业案例、外汇套期会计三大内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边万莉 杭州报道 8月30日,记者获悉,为帮助企业更好认识、管理汇率风险,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指引》(2024年版)(以下简称《2024年版指引》),同步推出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专栏,设置政策阐释、操作指引、实践案例、业界探讨和媒体报道5个子栏目,企业和银行可“一站式”获取外汇衍生产品相关的政策法规和信息资讯。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外汇管理局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小组曾于2022年编发《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指引》,立足于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实践,介绍汇率风险中性理念、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制度、外汇衍生产品工具、套期保值会计等内容,得到广大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欢迎和好评。
与此同时,不少企业提出,希望进一步推出《指引》升级版,重点从风险敞口识别、套期保值策略制定、衍生交易决策和套期保值效果评估等方面,指导企业规范化开展汇率风险管理。为此,国家外汇局征集了企业开展汇率风险管理的典型案例,以及金融机构支持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良好实践,编写了《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指引》(2024年版)(以下简称《2024年版指引》)
相比于2022年版,2024年版的《指引》主要新增三方面内容:一是企业实践章节,提炼了全场景分析、专业化管理、数字化方案等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二是企业案例章节,分行业和业务特点精选16个代表性案例分享。三是企业外汇套期会计专题,介绍套期保值会计准则要求、使用条件、核算原则等内容。
针对汇率风险来源 进行专业化管理
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双向波动成为常态,企业在日常的进出口贸易、外币债务、对外投资、工程项目等方面均面临一定的汇率风险。企业应认真分析各类业务存在的汇率风险因素,区分不同外汇资金来源、使用的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措施。
《2024年版指引》表示,企业在实践中存在六大主要困难:自身对汇率风险管理认识不足;部分企业谈衍生品色变,担心功过二元化;业务条线长、内部审批严格;专业化集中管理执行不到位;信息化建设不足;专业人才和团队缺乏。
根据各业务板块汇率风险来源的不同特点,企业可针对性采取管理措施。根据大宗商品贸易、进出口贸易、工程承包、内建外销、外币融资、海外投资等不同场景,《2024年版指引》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汇率管理措施。
同时,特别强调,“还需要重视小币种风险。海外销售、承包工程、项目投资经常涉及许多不发达国家,由于这些国家外汇储备短缺,为刺激本国经济发展,往往要求更多使用所在国货币,并限制资金自由流出入。这使得企业经营中需要面对较大的小币种风险,且汇率风险管理手段有限,从而给企业经营带来较大压力。”
应对小币种风险,《2024年版指引》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合理选择结算币种。优先选择人民币结算;对于人民币结算不便利、对方较强势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如美元、欧元、英镑等;尽量避免过度依赖某一种外币作为单一结算币种,导致加大汇率波动风险。
二是多手段化解小币种风险,积极创造条件实现收支自然对冲,尽量减少结算币种数量,助力外汇收支自然对冲;可使用合同结算币种进行融资作为辅助对冲手段。货币波动大、容易贬值的新兴市场国家的收入尽可能调回国内,及时将弱势货币兑换为人民币,减少小币种货币资金存量。通过衍生工具对冲,尽量选择简单、流动性强、风险易识别、价格公允透明的产品。
展开全文
三是加大集中管理支持力度。有的企业财务部门日常监测利率汇率市场,关注各国货币政策变化,每季度组织成员企业跟踪国别风险,对近50个国家的汇率政策等情况进行跟踪,形成一国一策汇率风险台账。同时开展企业季度汇率风险自查、半年度、年度压力测试,通过系统对集团及各成员单位汇率风险敞口进行跟踪,定期发布风险提示
十大汇率避险实践经验
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动态看待汇率波动,科学管理汇率风险,有效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2024年版指引》在“企业案例”章节共收集16个企业在汇率风险管理领域积极探索的典型案例,以期为汇率避险工作刚刚起步的企业提供经验,为汇率避险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拓宽思路。
记者注意到,16个案例基本上覆盖了各个类型的企业,以及各种不同的汇率风险管理情形。具体看,包括机电产品出口企业、进出口贸易企业、大宗商品进出口企业、农业贸易企业、大豆加工企业、航运企业、造船企业、集装箱企业、工程机械出口企业、工程机械进出口企业、风电企业、电池封装企业、通信服务企业、对外投资企业、航空租赁企业、举借外债企业。
在典型案例剖析的基础上,《2024年版指引》总结了十条汇率风险管理实践经验。例如,目标、策略、考核是构建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体系的主要要素;企业集团应致力于构建科学高效的汇率风险管理框架,既充分发挥集团总部在整体决策、母公司在审核把关方面的作用,也给予子公司在汇率避险实际操作中所必要的灵活决定权。
“敞口分散、成员分散、币种分散”是企业集团汇率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挑战,企业集团应在健全分级管理机制的前提下,通过事前审核成员单位业务资质、统一年度计划、完善套保业务授权机制,并建立集业务、财务、资金一体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汇率避险流程应当兼顾全面与效率。汇率的频繁快速波动要求企业决策和执行流程必须畅通。快速的审慎审核通道和速度是保证每笔锁汇业务都能及时按照测算价格完成签约的重要前提。
对于符合套期保值原则的汇率避险交易,企业不要过多关注浮动盈亏,而要坚持汇率风险中性,坚持锚定成本汇率的初心。通过汇率避险锁定汇率,就锁定了成本或者收益,这是稳健经营、持续经营的保证。部分企业进行汇率风险管理时,更加倾向于“搏价格”,没有预期的套期保值目标汇率区间和止损点位。在如今中资企业加速“走出去”、国际间贸易往来密切的大环境下,叠加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深化,更加放大了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
此外,要建立重规范轻损益的考核评估制度;恰当使用套期会计,减少金融衍生品对账面利润波动的影响,真实展现外汇套保工具对冲风险的效果;充分运用司库系统实行电子化管理,提高汇率避险办理效率。作为企业集团,应积极发挥对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经营发展的引领作用,主动宣传倡导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充分利用“熟手带新手”的优势,及时下沉协助中小微企业管理好汇率风险,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
外汇套期会计更能如实反映企业风险管理的效果
企业开展套期保值虽然可以对冲市场风险,但交易存续期间套期工具本身的估值调整会影响当期损益,增加账面利润波动。正确的会计处理方式有助于企业向社会公众、高级管理层、监管部门展示更为可靠、公允的财务报表。
据介绍,套期保值会计是一种会计处理方式,与传统会计不同,其核心在于“对冲”。目的是解决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后,因为会计计量上的差异导致的利润表波动问题,从而提供更为可靠的财务信息。套期会计基本原则是将“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在相同会计期间确认影响,避免损益确认的不匹配。借助套期保值会计,能够将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活动以恰当的方式反映到财务报表中,降低整个交易期内时间错配带来的估值风险,减少利润表的账面波动,真实反映企业风险管理的效果。
相比于与常规会计方法记账,套期会计方法更能如实反映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活动的影响。《2024年版指引》解释称,企业开展套期业务进行风险管理,如果按照常规会计处理方法,可能会导致损益产生更大的波动,这是因为企业被套期的风险敞口和对风险敞口进行套期的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基础不一定相同。
例如,企业使用外汇远期对未来外币收汇进行套期保值,按照常规会计处理方法,外汇远期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而未来外币收汇需在实际收入外币时才计入收入,这样,在一定会计期间内企业利润表反映的损益就会产生较大波动,不仅可能无法如实反映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反而可能会在财务报表上扩大风险。
企业开展外汇套保后,一定要用套期会计方法记账吗?不一定。企业可以实际需求为基础,综合考虑应用成本和应用效果,自主选择是否使用套期会计方法记账。
在符合企业发展和管理目标的同时,合理运用套期会计准则,不仅可以减少被套期项目及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表的影响,也可以通过减少收益浮动来增加企业的信用度。然而,实施套保会计需要制定完善的套保制度和流程、储备相关会计人才、优化内部套保会计系统等,因而人力、系统等成本是企业在套期会计应用中需要谨慎考虑的因素。实践中,企业可聘请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
企业什么情形下选择套期会计,什么情形下不选择?《2024年版指引》举例称,某大型跨国企业,主要业务为电气产品生产和项目建设两大部分。该企业每个月根据系统计算的未来现金流,使用外汇衍生品业务开展套期保值,3个月以内的套保比例不低于75%,3个月以上的100%套保,按月动态调整。电气产品生产需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在国内销售,企业为规避汇率风险,开展购汇方向套期保值业务。这部分业务不使用套期会计。项目建设一般从投标阶段开始考虑套期保值。如果项目持续期超过1年,全部现金流超过4000万元人民币,需要考虑使用套期会计。如果项目单一的现金流超过200万元人民币,也可以考虑使用套期会计。
(本报记者唐婧对此文亦有贡献)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评论